呼啸而过的2024年

很多人喜欢把人生定义成一个又一个分叉路口,在每个路口做出选择,然后走向不同的未来。我并不排斥这样的人生观,甚至大多数时候我觉得我处在重大的分叉路,这让我的很多选择都瞻前顾后,难以两全。正如此刻,2024的末尾,我的求学生涯已经来到了硕士二年级,我不得不去考虑我该如何度过这似乎“非常重要”的2025年。

我不禁回首曾经,每每感到某个选择如此重要,以如今的视角来看,是否存在过度判断。例子不胜枚举,似乎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在另一条时间线上,未必会比现在更差。所以权且以此宽慰一些2025年的我,从而对选择这件事不再那么执着。

2024是呼啸而过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似乎是整个2024都是由一个个节点串联起来的。我所描述的节点,更多的是我精神上期盼的里程点。刚过完年就开始进入科研状态,到三月底找到可以follow的工作,四月中下旬完成代码,五月便开始追赶NIPS的deadline,六月继续完善论文提交到TCDS,七月短暂调整后,八月迅速投入到在北京的实习中。在北京的三个月也是匆匆而过,中间再次穿插着论文的修改与重投。十一月直接去深圳出差,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回大连后继续完成在北京未完成的工作,仔细一捋,2024已经在和我挥手告别了。

这一年,我似乎总是在追赶着什么。追赶deadline,追赶进度,追赶预期。其实我心态上并不很想去卷,但是我其实总会在这种规划性的问题上放弃思考,自动去做那些我认为该做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多人评价我是“工作狂”,我主观上并不完全认同,但是客观上或许真是如此。

我曾经不太相信我会写出一篇科研论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完成了以前未曾估计的事情。所以2025,我自然的把算法岗作为了我的目标。所谓目标,似乎也有失偏颇,其实依然是我不愿去思考我该做什么,而是随着我自己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也许”合适的道路。

回望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也在不断地改变。科研之路上的跌跌撞撞,实习期间的历练,以及在不同城市间穿梭的经历,都在悄然塑造着现在的我。北京的雾,深圳的雨,大连的风,交织成了我2024年的记忆画卷。

或许人生本就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规划,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当下。


呼啸而过的2024年
http://dufolk.github.io/2025/01/24/bye2024/
作者
Dufolk
发布于
2025年1月2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