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收获与新的开始
很久没有更新笔者的博客了,今天班大佬给笔者分享了他的博客,有感而发,更新一下本博客。
前段时间的一些总结
首先不得不提为何隔了一段时间才更新,其实从前段时间发的一些内容可以看出笔者正忙于暑期实习的各种面试,为此也在理论层面上下了不少功夫。至此,笔者已经收获了腾讯的暑期实习offer。
牛客上大多人都是开发,笔者见到的算法岗很少,所以也许笔者的经历能有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吧。也看过很多很多的暂时身陷泥淖,发的文章感人深切。笔者坚信人生总有逆风翻盘之时,一定要坚持,才能让成功有机会眷顾。
笔者一直并不以学历为优势或背书,因为无论在哪个平台,大家都会更关注比自己更强的那些人。硕士期间一些努力加一些运气,收获了一篇论文,当时就决定尝试一下算法。于是开始猛猛的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让自己的理论层面更有竞争力。这个过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至少笔者自己认为难度是比不上很多开发岗的同学花大量的时间背八股的。也因此,笔者其实每次在完全看不懂很多开发的面经时会产生很高的敬意,笔者觉得开发的准备工作以及横向竞争真的压力太大了。
跑题了……总之匆匆准备好之后,笔者开始在三月初投递简历。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智能体强化学习,简而言之就是研究AI在游戏博弈中的智能行为的。结果打开各企业的校招网站,直接蒙圈了。岗位真的太少了,仔细一想后端开发每个公司都要,但是算法只有大厂才会有,还必须找对口的,很多时候容错直接降低了。在没有机器人厂开实习的情况下,笔者发现只有鹅厂,猪厂以及小破站能有对应的岗位。于是投了不到十份简历就等着了。即使是只有十份简历,也只有两个是完全对口的,其他的都是通用算法岗,笔者本身也不太想去。一是担心学不到东西,二是担心自己没有产出。结果第一次面就面最想去的鹅厂,紧张到爆炸了,很多东西都支支吾吾的,手撕大脑也是一片空白,好在是最后想出来了。面完之后缓了一小时才恢复。
后来面试越来越多,就不再那么紧张了。也遇到过好的面试官,和一些笔者不太满意的面试官。一直只想着鹅厂猪厂,还是容错太低了,如果挂了真的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尤其是三月底再看,笔者投递的岗位已经全被撤下,心里更是一阵悸怕,万一当时准备的再晚一些就真的找不到实习了。中间鹅厂又卡了很久的录用评估,期间还拒绝了字节的邀请,也是内容太不对口了。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想如果这两家大厂不要笔者怎么办,找不到任何对口的方向,开发又不懂,好像真的没办法了。
后来很快的把心态调整好了,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面试也越来越自信,最终拿下了鹅厂的offer。仔细回首,侥幸没有挂过一场面试,倒是自己主动把另外两个大厂终止了,也算是一帆风顺吧。不过笔者无意凡尔赛,只是觉得这种小众方向岗位太少,容错太低,要么鸡犬升天,要么万劫不复。好就好在竞争也少些吧,只能说每条路都各有难处,谈不上谁比谁简单。这个形势下,谁又不是自身难保。
未来的路还得自己走,努力才是唯一的答案。
与班大佬的回忆
看了班大佬发的第一篇博文数次提到笔者,文辞恳恳,感人肺腑,心中感激不胜,自愧弗如。班大佬与笔者从大二相识,笔者至今仍觉相见恨晚。其实从性格上说,我们其实非常不同。笔者相对不羁散漫,而班大佬则更稳重务实。这其实有利有弊,笔者仍记得在数个比赛上我们的意见其实是常有分歧,但不至于争吵。这样的模式反而让我们在很多时候能迸发出不一样的解决思路,笔者认为有这样一个非常可靠的队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班大佬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博客一事,其实我们曾经有着相同的憧憬,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博客,做一个有内涵的程序员。但是笔者在本科期间,做事往往虎头蛇尾,以效果为先,就忽略了最后的总结工作。而博客恰恰正是最具总结性的一种体现,笔者自然也就懒于去写。直到硕士期间,觉得自己的工作确实应有“反刍”之习惯,才用心想着做一个自己的博客,以记录当时的想法和思路。即使如此,笔者的更新频率也并未达到曾经想象,想来令人嗤笑。
与班大佬的相处匆匆而过,贯彻了整个特殊时期,但也确实充实而有意义。尽管我们从客观上拿了很多的荣誉,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以“失败者”自居,因为我们知道,失败的比赛远比成功的比赛多得多。尽管班大佬并未继续他的学术生涯,但笔者依然认为他的能力远超现在很多的硕士。从笔者的角度看,这真是可惜,但他也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不失为另一种开始。无论如何,对班大佬,笔者始终认为“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或许他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机会。
笔者已将班大佬的主页放在了友链之中,欢迎访问。
写在最后
四月也快要结束了,2025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分之一。目前来看,笔者这段时间顺风顺水,下一个阶段将会是更加有挑战的。笔者也会持续记录自己的心境与技术博客。
很快,笔者将更新在年初投递的论文总结,以不至于让自己再次在休闲中荒废这个记录的习惯。